公告

智能互通 标准先行一步

微信图片_20190424162923.jpg


  建设印刷强国,标准先行。4月17日,全国印刷标准化委员会召开印刷智能制造标准起草工作启动会暨六项标准起草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就印刷智能制造标准起草工作进行了协商与研究。此次启动会重点研究探讨了哪些项目的智能化标准?标准之于智能化的辩证关系应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印刷业的智能化发展情况如何?各与会专家在启动会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标准制定要符合行业现状


  据全国印刷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胡桂绵介绍,此次工作会对“智能印刷工厂参考模型”“印刷智能制造术语”“智能印刷工厂构建规范和指南”“印刷品智能设计与仿真技术规范”“智能印刷工厂 制造执行系统(MES)功能体系结构”“数字印刷图书的印制信息交换规范”等6项印刷智能制造标准起草工作做出整体安排,并组建标准起草组。此次智能制造标准起草工作将持续2—3个月,其间还将陆续召开多次会议,就6项标准的题目、框架、内容及相关技术指标等内容进行更充分的讨论,并计划在7月底举行的2019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上发布征求意见稿,向全行业广泛征求意见。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褚庭亮认为,当前我国印刷企业的智能化转型热情空前高涨,这一点在近期举办的Print China 2019上可以明显感受到。“智能化转型是印刷企业的自发性行为,是企业‘我要干’的具体体现。印刷智能化标准区别于以往的经验性标准,是具有引领性的行业标准,因此在制定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度,标准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符合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发展现状。”褚庭亮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智能印刷标准的制定一定要落小、落细、落实。”启动会上,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印刷处李军如是表示。在4月17日—19日举办的6场分组讨论中,各个专家以此为标准进行了严谨而又热烈的讨论。如在行业标准“智能印刷工厂构建规范和指南”的讨论中,起草组确定了相关名字的英文表述,而且根据当前行业智能化的发展现状,补充了一系列符合行业现状的国家标准和参考模型。


  以标准为契机实现弯道超车


  当前,全球印刷业的智能化发展还在探索阶段,相关的行业标准仍是空白,因而印刷智能制造标准制定并无依据可循,是具有引领性的行业标准。在各参会专家看来,这样的现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印刷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的意义非同寻常,如果我们能够先于欧美强国实现标准化,这将为我国印刷业实现弯道超车提供难得的机遇。”东莞金杯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伟告诉记者。他认为,印刷各个环节的标准不统一,智能化的基础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就很难实现。如果各个设备厂商能够放弃“保护主义”,共同参与智能化建设,这将推动行业智能化快速发展。


  鹤山雅图仕工程部高级经理郭新颖同样秉持这样的观点。“当前,印刷企业的作业方式、数据采集处理仍然是孤岛式的操作流程,希望行业的设备商、软件商能够坐在一起共同商讨制定智能化标准,奠定智能化基础。”郭新颖说。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朱子玉认为,智能化的标准不是单个环节的标准,而是需要各个环节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因此在标准的制定上要考虑整体性。“从数据的采集、流通、处理到具体数据的分析和相关风险的预防,都需要有一套公认的标准。”朱子玉告诉记者。


版权所有(C)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6号富力摩根中心E座817室 邮编:100050 京ICP备:1104021